中國證券報:私募出海需有的放矢 |
返回
目錄 |
|
2018
04-16
返回
目錄 作為專門孵化運營證券投資基金平台東英資管的管理者,近年來筆者感到,一方面國內頂級私募正展示出全球影響力,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內地私募在全球拓展業務。基於過去兩年為兩百家機構和專業人士提供了有關「出海」諮詢的經驗,筆者認為私募在考慮出海問題時需從自身需求出發,提升出海效率。
私募出海四大理由:
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,我國資管行業日趨規範。隨著遊戲規則明晰,私募大軍發展壯大。其中湧現了一批具備國際眼光的私募機構。這些私募機構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開放,私募管理人出海潮起。伴隨私募出海,私募行業正進行兩個升級:第一、中國管理人主動投資於全球市場。第二、中國管理人將為全球投資人管錢。
筆者獲得的大量反饋顯示,私募出海大體有四類理由。第一、部分海外資金需要內資私募機構作為管理人;第二、私募機構發現海外市場存在窗口急需入市;第三、私募機構的投資策略需要境外產品或境內外產品配合;第四,私募基金公司整體發展戰略安排。不同出海理由帶來不同的出海需求,而針對不同的出海需求,私募機構需採取不同出海策略。
有的放矢:
前述四種出海理由中,第一、第二種類型是基於較為迫切的需求。而第三、第四類,則屬全球化業務佈局要求。針對短期急切需求和長期需求需要採取不同的策略。針對第一、第二類需求需更注重時間安排。針對這種需求,筆者建議,在成本能夠負擔的前提下,盡力去向專業機構借力。此外,私募需尤其重視時間安排。不同基金架構不盡相同,但通常需要3-4個月準備。若申請香港資管9號牌照則需準備9-12個月。私募出海的時間安排上,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先拿牌照,還是先發基金。筆者認為,機構自己拿牌照是必要的,但可以不是必須的。業績為先,牌照這一入場券是採取先借別人,後續補上。這兩種情況都有可以配套的方案。
針對第三、第四種需求私募則需從長計議,仔細計劃。從筆者接觸到的案例看,將出海作為長期部署的私募多數秉承「立足中國,投資全球」的理念。這類私募在出海時除了面臨上述談及的時間安排、先拿牌照還是先準備業績記錄外,還面臨公司架構等諸多因素。
針對這類私募,選擇什麼梯隊的基金行政服務商至關重要。不同梯隊的行政服務商,價格差別很大,私募需要根據自己的預算、公司的長期規劃做出選擇。此外私募公司在出海時還需要決定離岸、在岸律師是否都需要配備。此外,私募在出海時也許對基金公司稅務、管理人公司稅務、基金獨立董事制度做出安排。
需要注意的是,海外公司架構方面細節問題確定之後,私募在海外展業依然面臨不確定性。例如,如內地註冊私募能否直接作為海外私募的管理人或者投顧,這裡涉及到內地監管要求。再如,CRS稅務信息交換對於中國在海外投資人的稅務將會產生何種影響,是隨著新的市場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。針對這些問題,管理人需與專業機構探討解決。
總而言之,私募出海需要考慮背後成本、信息、資源等問題,而基金發行的時間點也是重中之重。如何看准進入市場的時間,盡快鎖定投資人,決定了私募基金起始業績記錄。據筆者觀察,很多私募在出海時往往低估了自己操作所花費的時間和財務成本,導致最後錯過了最佳時間窗口,後來者可努力避免之。
|